人才工作
人才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工作 >> 正文

长安大学彭建兵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布时间:2019-11-22 浏览:

    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19年增选院士名单。我校地测学院彭建兵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彭建兵,男,1953年4月生,湖北麻城市人,1978年武汉地质学院地质专业毕业,1999年西安工程学院地质工程专业博士毕业,现任长安大学教授、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兼任地质灾害减灾国际联合会指导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委会主任。


    彭建兵教授长期从事工程地质与灾害地质科研和教学工作,围绕“松散层大变形”这一重要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取得系统性创新成果:


    揭示盆地松散沉积层变形破裂动力学机制,提出地裂缝成因新观点。松散层大变形表现为地裂缝,严重危及城市和工程安全。率领团队研究发现盆地深部构造动力、区域构造应力和断裂局部构造应力形成地裂缝原型,超釆地下水诱发地裂缝复活扩展,提出“构造控制、应力驱动、抽水扩展”的地裂缝成因新观点。对东非裂谷地裂缝对比研究证明这种成因具普遍性,被国际学术界认为“是目前地裂缝成因最为流行和广泛接受的理论”,该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一)。


    揭示黄土堆积层变形滑移动力学机制,创新黄土滑坡成因理论。彭建兵教授带领团队研究发现黄土高原滑坡分区群发由区域构造应力驱动,单体滑坡由边坡构造应力控制,土体结构应力引发初始滑移灾变,动水渗透应力起动黄土滑坡和工程扰动应力促发黄土滑坡等五重应力跨尺度耦合作用是驱动黄土滑坡的动力学机制。该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均排名一)。


    突破地裂缝与黄土滑坡防控系列难题,为国家减灾防灾作出重要贡献。基于上述理论成果,彭建兵教授和团队创新研发了地裂缝和黄土滑坡系列防控技术,突破了西安地铁适应地裂缝变形的技术瓶颈和高速铁路、东非铁路的地裂缝减灾难题,降低了西安、北京等城市的地裂缝灾害风险;成功指导多个滑坡治理工程的实施,并多次提前成功预警黄土滑坡的发生,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为国家经济工程建设和防灾减灾作出了重要贡献。该成果被认为:“地质学家为中国高铁和地铁建设保驾护航”,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均排名一)。


    创新提出了区域稳定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应用解决了黄河上游积石峡、黑山峡和陕西黑河等大型水电工程的一系列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为西部水电工程开发建设作出了有益的贡献,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


    彭建兵教授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4项,参与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3项,获发明专利8项;发表学术论文352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207篇,出版专著10部;培养硕士、博士和博士后126人。因其科研和培养人才贡献突出,先后获陕西省师德楷模、全国模范教师、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和陕西省杰出人才等荣誉。作为我国工程地质和灾害地质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彭建兵教授扎根西部,学风正派,富有团队意识、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研究成果突出,为推动我国工程地质学科发展和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彭建兵教授

关闭

友情链接